千金买骨 国君叫涓人买千里马,而涓人怎么买了一匹死马
千金买骨,出自《战国策·燕策一》,说的是古代一位侍臣为君王买千里马,却只买了死马的骨头回来,君王大怒而不解,侍臣解释说,如果大家看见君王连千里马的骨头都肯用重金买回来,就会认为君王是真正想要高价买千里马,就会自然而然把千里马送上门来。后来果真如侍臣所言,不到一年就有几匹千里马被呈送上来。故事流传至今,意指十分渴望和重视人才。
原文
古之君人,有以⑨千金求千里马者,三年不能得。涓人①言于君曰:“请②求之。”君遣③之,三月得千里马。马已死,买其骨五百金,反④以报君。君大怒曰:“所求者生马,安⑤事死马而捐五百金!”涓人对曰:“死马且买之五百金,况生马乎?天下必以王为能市⑥马,马今至矣!”
于是,不满期年⑦,千里之马至者三。
【注释】①涓人:指在君主左右担任洒扫的人,也指亲近的侍臣。②请:请让我。③遣:派遣④反:通“返”,返回。⑤安:怎么。⑥事:做(这件事)⑦对:回答。⑧(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)以:认为。⑨能市马:这里指识货(的人)。⑩市:买。⑾期(jī)年:一周年。⑿.以:用。⒀.且:怎么
提示
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要招聘人才,不仅仅要放下架子,更要有诚心,要拿出实际行动。郭隗的聪明睿智令人佩服,他的勇于自荐,自我推销的方式也很有艺术性。
译文
古代的国君,有一个想用千金买千里马的,(寻求)了三年也没有得到。
(一个)近侍之臣(对国君)说:“请让我去寻求千里马吧。”国君派遣他去做这件事。过了三个月寻到了千里马,(但是)马已经死了,(近侍之臣)用五百金买下了这匹千里马的骨头,返回向国君报告。
国君大怒,说:“(我)所想寻求的是活着的马,怎么用五百金买了一匹死千里马?”
近侍之臣回答说:“死的千里马尚且用五百金来买,何况生马呢?天下(的人)一定认为国王您能有交易千里马的诚意,千里马很快就要到了。”
果然,不出一年,千里马到了很多。
编辑本段
典故
公元前314年,燕国发生了内乱,临近的齐国乘机出兵,侵占了燕国的部分领土。
燕昭王当了国君以后,他消除了内乱,决心招纳天下有才能的人,振兴燕国,夺回失去的土地。虽然燕昭王有这样的号召,但并没有多少人投奔他。于是,燕昭王就去向一个叫郭隗的人请教,怎样才能得到贤良的人。
郭隗给燕昭王讲了一个故事说:从前有一位国君,愿意用千金买一匹千里马。可是3年过去了,千里马也没有买到。这位国君手下有一位不出名的人,自告奋勇请求去买千里马,国君同意了。这个人用了3个月的时间,打听到某处人家有一匹良马。可是,等他赶到这一家时,马已经死了。于是,他就用500金买了马的骨头,回去献给国君。国君看了用很贵的价钱买的马骨头,很不高兴。买马骨的人却说,我这样做,是为了让天下人都知道,大王您是真心实意地想出高价钱买马,并不是欺骗别人。果然,不到一年时间,就有人送来了3匹千里马。
郭隗讲完上面的故事,又对燕昭王说:“大王要是真心想得人才,也要像买千里马的国君那样,让天下人知道你是真心求贤。你可以先从我开始,人们看到像我这样的人都能得到重用,比我更有才能的人就会来投奔你。”燕昭王认为有理,就拜郭隗为师,还给他优厚的俸禄。并让他修筑了“黄金台”,作为招纳天下贤士人才的地方。消息传出去不久,就有一些有才干的名人贤士纷纷前来,表示愿意帮助燕昭王治理国家。经过20多年的努力,燕国终于强盛起来,终于打败了齐国,夺回了被占领的土地。
春秋战国时期一匹马价格是多少
据我研究春秋战国时期,一匹普通车乘马的价格大致等于1金,也就是黄金一镒上下,大约相当于120-200斛粟谷的价值,平均150斛粟谷换一匹马或一个青壮年男奴隶,这一时期一匹马与一个壮奴的价值大致相当的。马价已经比西周时期显著下降了,西周时期一匹车乘马能换一家五口大小奴隶外加一束生丝。马价还是比较贵的,一头耕牛可换60斛谷,而马的价值相当于牛价的2-3倍。以秦国孝公时期以后物价衡量,一两黄金可值粟谷十二斛,一镒黄金十六两(考古实物可知秦国的镒重量大约等于汉代的斤)就是192斛粟谷,一斛官价等于半两钱30枚,也就是5760半两钱,半两钱是12铢相当于13824西汉五铢钱。西汉的马价对比先秦时期又有所下降。边郡驽马最低每匹4000钱,好点车乘马的平价是1-2万五铢钱,相当于一二斤黄金。若是战马价格为普通马的3-5倍,可达6-10万钱,汉武帝急需战马最高出过20万钱一匹的高价买马。
结论是春秋战国时期当然是名马千里马种马肯定更加昂贵,有千金之马、百金之马,普通车乘马一二金,战马五六金,上好的战马十金以上。